着色剂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着色剂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银行转向低资本耗费下的可持续增长

发布时间:2020-03-26 17:47:31 阅读: 来源:着色剂厂家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终结了商业银行贷款资产无限扩张的可能,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以往那种主要依靠贷款扩张拉动资产和利润增长的高资本耗费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随着今年1月1日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正式实施,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加速转变经营和发展方式,以迎接新的挑战。

业内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致认为,资本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硬约束,将对银行贷款资产特别是高资本耗费的贷款资产扩张产生强有力的抑制作用。今后,商业银行必须放弃主要依赖贷款扩张的增长路径,走低资本耗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然而,面对当前复杂而“险象环生”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度推进带来的重重压力,商业银行如何解决转型中存在的症结,真正实现低资本耗费下的可持续增长,值得思考。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落地多重影响显现

尽管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兼顾了我国国情,并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差异性,但实际上,与巴塞尔协议Ⅲ标准和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的实施标准相对更高、要求更严,由此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也更加引人关注。

比较来看,按照我国监管新规,普通股核心资本充足率标准比巴塞尔协议Ⅲ要求高0.5个百分点;杠杆率监管标准也比巴塞尔协议Ⅲ3%的最低标准高1个百分点。我国还创新性地制定了拨备监管标准,对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实施动态管理,原则上不低于2.5%,并明确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作差异化安排。同时,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为150%。

除上述监管指标外,我国还有存贷比、流动性缺口率、不良贷款率等监管指标考核以及基于宏观审慎管理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政策等。

业内专家分析,监管新规对贷款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约束机制产生的,同时,准备金管理、流动性比例、杠杆率提高等都会对银行贷款投放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去年巴塞尔监管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资本充足率每提高1%,银行贷款利率与短期市场利率的利差将提高13个基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随着流动性监管标准的引入,将使得银行业增加长期负债的比重,进而需要支付更多的期限风险溢价。

国内权威部门针对监管新规的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充足率水平提高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对贷款产生影响。当资本充足率提高1%,银行贷款平均下降0.94%。当银行的资本低于最低标准充足率,其投放贷款会受到资本约束,而高于资本充足率标准的银行,对其投放贷款影响不大,因此其贷款波动程度也较小。

此外,各家商业银行的贷款对利率的反应也有差异。一般而言,当央行提高利率时,资本较充足银行的贷款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小,而那些资本充足率较低银行的贷款下降幅度就会很大。

由于银行经营成本的提高和资本规模的收缩最终会影响到实体经济,据测算,贷款总量下降1%,将导致GDP总量下降约0.59%,由此可大体推算出,资本充足率上升1个百分点,将导致GDP总量下降0.56%,这意味着,短期内,高资本要求和杠杆率的限制将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使银行的经营环境进一步面临恶化的压力。

强资本约束倒逼银行转型

毫无疑问,严格的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要求,无论对我国银行业的信贷增长、经营成本,还是经营模式都将带来明显冲击,进而迫使商业银行由之前粗放型管理模式向资本节约和内涵式增长的方式进行转变。

更为紧迫的是,随着利率、汇率的进一步市场化以及国内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国内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将发生深刻改变,在此背景下,与其说资本监管新规对银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如说是倒逼银行业加快转型步伐。

中国银行(601988)副行长岳毅分析,新规在原有资本充足率框架下,增加了资本留存超额资本、反周期超额资本和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三项总体资本要求。应该说,这些因素都将增加银行资本压力,但换个角度看,则意味着资本对银行业务发展的引导作用日益显著。

随着资本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稀缺性日益增加,将首先促进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由传统的“拼规模、抢市场”的粗放模式向“轻资本、抓内控”方向转变。

而通过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和违约风险暴露(EAD)等参数对风险进行精确评估,使商业银行有能力在业务发展、风险和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统筹业务发展计划和资本规划,根据可用资本规模“量体裁衣”,确定业务调整方向和发展重点,建设资本节约型银行。

特别是,监管新规强调在绩效考核方面的实质应用,通过将风险资本分配到各业务条线和各分支机构,引导商业银行全系统优化业务结构,为业务一线理解和执行战略目标提供了方法和数据,架设了银行日常业务经营与发展战略管理的桥梁。

“这实际上是将风险管理提升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标尺,甚至是获得盈利的途径之一。”业内专家认为,商业银行通过对各类风险的分析和判断,制定对应的产品、业务发展策略,从而实现业务的主动转型发展。

向固有模式动“手术”须重差异化

显然,“中国版巴塞尔III”的落地,正在从实质上对商业银行原有的政策体系、业务流程、信息系统以及日常职能进行一次“大手术”。专家建议,必须加快经营模式转型,推动金融创新,实现多元化经营,稳定盈利增长,增加留存收益,同时督促商业银行建立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

工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认为,当前,银行应努力发展低资本耗费和无资本耗费的非信贷业务,努力扩大金融服务,主要通过经营结构和盈利结构的转型,实现低资本耗费下的可持续增长。

“应对当前挑战,银行业不能仅对商业模式进行战术性调整,或是等待经济周期发生改变,而应当从资本效率、收入和成本三个方面进行根本性转型。”有专家表示,为增加盈利能力,银行除了在资本效率方面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之外,还应跳出传统杠杆寻找结构性增长的动力,明确合理的市场定位,积极培育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核心客户群和利润增长点。未来,综合化服务将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积极发展中间业务、拓展非利息收入渠道,应当成为当前银行转型的突破口。

不过,专家同时表示,推进转型,银行要注意解决以往转型中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要强化内部控制、科学设定经营目标和考核指标,增加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明确战略规划,避免同质化现象。而由于转型涉及银行运营的各个层级,如此大尺度的变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以综合化经营为例,尽管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综合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但各银行间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仍非常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大型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及非利息收入占比已提高到20%左右,中型银行也提高到10%左右,而大量小型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占比仍在5%以下。

“经营转型也有风险,也需要支付成本。”专家表示,在转型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银行应当确立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理念,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大银行具有规模大、网点多、人才强等优势,可以向综合化、全能银行方向发展;而小银行则应当侧重于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向零售银行转型。

妇科病最怕这几种东西女人们要利用起来

男性排尿困难如何进行诊断

长沙东大怎么治疗一直打嗝

少白头是白癜风的症状表现吗